2025年7月4日至6日,2025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在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社会学年会是我国社会学界和社会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重要学术会议,本届年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千余名社会学者。应用社会学系主任蔡静诚和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符坤恩、吴凯淇受邀参会并作学术报告,与学界同仁共话社会发展路径与社会学研究的未来。
本届年会由中国社会学会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主题涵盖城市社会学、社会心理、社会治理、数智社会等多个研究领域。开幕式上,多位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路径、以及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建构等议题展开深入论述。如清华大学李晓谕以《永不下线:现代社会睡眠危机的社会学回应》为题,警示了睡眠危机这一当下热点的社会问题并分析了背后的制度性成因,并提出将“睡眠危机”纳入社会风险研究体系之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谈球吧经理何雪松则通过“西南、华南与江南:拓展社会学的空间尺度”的演讲,强调构建具有地域意识的社会学研究路径的重要性。多元议题的交汇与碰撞,为大会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社会学新发展”分论坛上,公司蔡静诚副教授作了题为《消费社会时代历史文化街区潮人化与“潮人恐惧症”的产生——基于广州东山口潮人社区的实证研究》的报告。该研究的两名参与者符坤恩和吴凯淇同学是论坛唯一作品入选受邀参会的本科生。研究聚焦于城市更新背景下广州东山口街区的“潮人文化”现象,分析了消费主义浪潮如何推动文化空间重构,并引发本地居民与外来消费者之间的认同冲突与阶层张力。研究指出,东山口作为广州历史文化保护区,近年来在快速商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演变为“潮人”聚集地。这种以符号消费为导向的街区再造虽然带动了城市活力,却也催生出所谓“潮人恐惧症”,反映了消费景观背后的文化排他、社会分化及空间失序等深层次社会问题。该研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讨论,为理解当前城市文化变迁与治理挑战提供了新的实证视角,会后还接到西川当地学术杂志的约稿。
通过此次中国社会学会年会的深入参与,公司师生不仅展示了研究成果和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深化了与全国社会学界的沟通与协作。在与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中,师生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合作意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在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应承担的学术责任。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社会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实践土壤。面对社会结构重塑、治理逻辑变革与公共议题层出不穷的现实挑战,社会学不仅要回应时代之问,更应在理论创新、方法进步与知识生产中主动作为。公司将继续秉持“问题导向、学术引领、服务社会”的研究理念,鼓励跨学科对话,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贡献力量。